着力优化保险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着力补齐社会保障短板,推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着力增强社会托底水平,为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016年陆家嘴论坛于6月12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作为论坛的共同轮值主席,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致欢迎辞,并在全体大会上作主旨演讲。
项俊波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节期,中国政府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服务,是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保险业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
去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2.4万亿元,行业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实现利润2824亿元,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今年以来,保险业发展继续呈现出加速的态势,今年1-4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40%。可以说,保险业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基础。
项俊波就“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总的思路,要做到4个着力。
一是着力优化保险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围绕新常态下社会结构转型、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新趋势,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升级,切实解决保险消费中买难卖难并存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贴心、更便捷的保险保障。顺应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期待,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结合转变。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入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推动保险养老社区的建设,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让人民群众的退休生活更加从容。顺应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期待,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树立大健康的理念,推动保险业从单纯的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病前、病中、病后综合性的健康保障管理方向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整合。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加大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发展高端医疗保险、家财保险、旅游保险、教育保险等,助推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
二是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保险业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达1.3万亿元。加快发展科技保险、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以及信用保证保险,化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风险,推进融资模式和征信机制创新,助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信用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得融资1015亿元。坚持保险要姓“保”,正本清源,大力发挥保障功能和风险管理核心优势,对冲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风险,注重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推动形成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市场行为监管的合力,切实建立起风险防范化解的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