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01 11:46:50 作者:转载自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责编: 点击:6721 次
新春,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着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冬日的村镇宁静而祥和。这个镇有60多个自然村、4.4万户籍人口,80%的村民家庭购买了人保财险“和谐家园”保险,每个家庭都有至少一份短期意外险,近3万人投保了长期寿险,保险入户率100%,还有小额农村家庭财产险、农村小额人身意外险、农民小额信贷险、露地蔬菜种植险、温室园艺作物种植保险、乡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等36个保险险种。
保险像柴米油盐般走进农家寻常日子,散发着人间烟火香。在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中,锦溪镇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保险镇”。村民是如何从拒绝到接受保险的?当地是如何拓展村镇保险的?如何推动“新国十条”落地生根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保险报》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进锦溪镇进行探访。
“以前发生交通、火灾之类的事故,村民总要到政府吵一下,要政府给点儿钱。而在两年前,镇里出钱购买了户籍人口团体意外险,老百姓遇灾后第一时间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机制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甚至村民上访率也大幅降低了。”锦溪镇副镇长吴洁感慨地对记者说。
吴洁告诉记者,保险在辅助社会管理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弥补了社会救助工作的不足,特别是普惠性的保险,解决民生问题功能凸显。而救助是对特定人群的,必须是低收入人群。保险和救助有显著区别,但发挥的作用都是普惠老百姓的。
随着“新国十条”施行,政府引导宣传保险至关重要。吴洁认为,把保险制度安排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事实说话,工作比较到位,宣传比较细致,老百姓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就会大幅提升。
吴洁举例说,2015年,锦溪镇的一个小商品市场,因为有人不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发生了一次火灾。受灾的商户都比较急,“我都烧了,受灾了,政府怎么一点反应没有?”这个时候,保险公司出现了,投保的几家商户,该赔付的最后都有赔付。
“隔壁人家发生火灾,赔付了五六万,他看到了实际效果了,原来我没保,那么今年我要保了。”吴洁说。
吴洁认为,锦溪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引入保险机制。农贸市场、敬老院、打工楼等村镇两级资产,还有政府搞的公共自行车,统统上了保险。如果居民骑了公共自行车摔伤了,有意外险来赔付,居民再也不到民政部门吵闹了。
此外,许多农民要翻建房屋,在翻建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没有保险的话,这个工匠要倒霉,施工队的人也要受牵连。保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锦溪镇规定,农民只要翻建房屋,必须投保。
吴洁还介绍,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深入调查百姓需求,创新保险险种。家庭财产方面新增了盗抢、管道破裂和对第三者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责任;意外伤害方面增加住院津贴和丧葬补贴,另外提出了意外伤害保障家庭成员共享的概念。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居民自愿投保,出险理赔政府第一时间知晓,与民政工作有机结合。
“我们是想政府花小钱,为老百姓办大事。”吴洁介绍,昆山市政府一年投入保费300多万元,而保险金额超过2000亿元。如果不借助保险这个“减震器”,光靠政府兜底显然不现实。
4年前,人保财险“和谐家园”保险刚推动时,锦溪镇老百姓打电话举报,说政府部门在帮助商业公司推销保险。
为此,上级纪检部门专门来调查,镇里解释说,保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宣传保险,没有强制购买,目的是提高老百姓的保险意识。
如今,锦溪镇居民投保“和谐家园”热度逐年提升,截至今年2月,投保率超过80%,有的家庭甚至买了3份。
在锦溪镇,记者看到,一个四开间的门面上端,赫然标着“PICC”,老百姓奔走相告:“保险公司办到乡下来了!”
锦溪镇人保营销部姚经理说,去年镇子东边的虬泽村和西边的朱浜村,有两个村民家发生火灾,因买了“和谐家园”保险得到了及时理赔。公司抓住这个契机,深入乡村大力宣传保险,最后,两个村几乎家家买了“和谐家园”保险。
姚经理介绍,该公司推出的“和谐家园”保险是民生保险的“姐妹保险”,相较民生保险而言,其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高,如包括家庭财产附加盗抢险、附加管道破裂等居民常发生的风险。
今年春节期间,该镇一居民家中发生煤气爆炸,冲击波导致周边20户居民受灾,平均每户损失400-500元。由于赔付金额较小,属于民生保险责任免除范围,但因为该户投保了民生保险补充产品“和谐家园”,人保财险仅用两个工作日,就将赔款送到居民手中,累计赔付2.6万元。村委会、受灾居民齐赞“和谐家园”是民生建设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