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对虾养殖生产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台风灾害中表现突出

时间:2017-06-01 13:36:05 作者:海峡渔业网 责编: 点击:1261 次

723日,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正面袭击福州市,给该市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再加上灾后恢复生产期间由于持续高温,多地均出现小规模的灾后疾病流行迹象。727日下午应养殖企业的要求,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会同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一道赴长乐市海兴水产养殖场开展养殖对虾病害应急诊断工作。  

长乐市海兴水产养殖场主要以水泥高位池的精养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其地处长乐机场东北端,三面环海,历来是风灾比较严重的地方。到了现场只见场区内养殖温棚、树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该场负责人浙江来榕投资创业的诸夏文先生反映有几口池塘养殖对虾台风过后摄食量显著下降,怀疑生病,通过现场取样发现部分对虾有“红体”病症,这几口养殖池在台风期间均发生断电缺氧,水产技术专家怀疑病症与此有关,并通过了解和进一步的交流与养殖企业共同探讨了后续的生产防控措施。  

令专家高度怀疑的是该场养殖池水面上泡沫比一般南美白对虾精养池要多得多,养殖水体水面泡沫的大量出现是由于水体粘度高,增氧机扰动后形成的泡沫长时间不能合并、破裂所致。水体粘度高表明养殖水体出现因藻类等生物尸体或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大量滞留在养殖系统。生产中一般出现较多的泡沫说明水体水质已出现恶化。这是否与本次台风有关?养殖对虾健康是否出现状况?  

诸夏文介绍说这些池子对虾健康、活动和摄食均正常。今年他们场改进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在对虾养殖中应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在尝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该项技术,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据了解,长乐市海兴水产养殖场是我市第一家引进该技术的对虾养殖企业。根据他们介绍本季到目前为止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稳定,对虾摄食量和成活率、生长速度均保持良好态势。尤其在本次台风期间,生物絮团技术的优越性更是得到验证,除了台风来临的前后三天有意识地减少投饵量,其它时段生产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第一批对虾将本月底开始销售,预计存塘量5/亩。  

据悉,南美白对虾是福州市主要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饲料生产、对虾养殖和加工冷藏产业链,并且也是该市向省外、境外的主推水产养殖产业。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片面追求养殖密度和病原生物在环境中的富集,以及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等原因,福州市和国内其它南美白对虾主产区一样,均出现养殖风险加大的趋势。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尤其是养殖水质净化技术急需得到提高。根据长乐市海兴水产养殖场目前的养殖经验,生物絮团技术可能是当前坚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有必要在继续观察、摸索和总结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