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台风灾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及病害防控技术要点

时间:2017-06-01 13:36:04 作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网站 责编: 点击:1466 次

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对我省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狂风暴雨导致水产养殖环境的水温、pH、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发生突变,给养殖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了应对灾害,防止灾后水产养殖病害的暴发,尽快恢复生产,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有效开展灾后复产

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养殖设施,对因受影响的增氧机、水泵、照明线路等机电设备也应尽快维护和保养,及时恢复正常的养殖生产;强降雨后养殖池塘普遍浑浊,pH值偏低,水质偏瘦,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对象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和底质条件;增氧机械要按照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雨天半夜开的规律使用或施用化学增氧剂;养殖对象因灾损失的要及时补放苗种,苗种无法补放的,要及时调整养殖品种。

二是切实做好灾后病害防控工作

1、消毒养殖水体,杀灭病原菌。灾后水体病原菌复杂繁多,容易使鱼类患烂鳃病、赤皮病、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以及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性疾病;甲壳动物易流行红体病等。为防止灾后病害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和溴氯海因等,掌握合适浓度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2、及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水灾过后出现的死鱼,应及时打捞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挖土深埋处理、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

3、坚持巡塘及时处置病害。灾后复产期间,特别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科学投饲提高鱼体免疫力。因暴雨后的养殖环境突变,容易造成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反应,抗病能力降低。在饲料中拌食三黄粉、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能有效预防因病菌引起的肠炎病和出血病。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养殖品种自身免疫力。

5、加强疫病监测工作。加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若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