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2014年5月福建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发生情况及下一阶段防治建议

时间:2017-06-01 13:36:03 作者:海峡渔业网 责编: 点击:1176 次

一、病害发生情况

5月份我省测报的6个养殖大类,14个大宗养殖品种中,监测到37种病害(生物源性疾病34种),其中:病毒性疾病3种、细菌性疾病14种、寄生虫病15种、真菌性疾病2种,另有其他类及病因不明病害3宗。

本月罗非鱼、青蟹和龙须菜测报点未发生病害,刺参和紫菜已收获。其它养殖品种病害以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为主。从监测结果分析,本月我省各养殖种类的发病情况较上月差异不大。

以下是本月各养殖品种的病害监测情况:

1.草鱼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13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6种、寄生虫病5种、真菌病1种,另有其他类病害1宗。平均发病率为17.02%,平均死亡率为0.3%,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2.鳗鲡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7种,其中:细菌病3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19.55%,比上月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为0.2%,与上月相当。

3.鲢鳙鲤鲫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锚头蚤病和车轮虫病。平均发病率为0.39%,比上月有所下降,未引起死亡。

4.团头鲂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锚头蚤病和车轮虫病。平均发病率为2.94%,比上月有所上升,未引起死亡。

5.大黄鱼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疾病3种,其中细菌病2种、寄生虫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5.88%,平均死亡率为0.04%,均比上月有所下降。本月宁德测报点主要发生细菌性体表溃烂和内脏白点病,本月下旬福鼎市店下镇长屿周边和溪南镇个别渔排上发生刺激隐核虫病,鱼体上有少量白点,但未发生死鱼情况。春苗主要发生瓣体虫病,其中蕉城大湾、霞浦下浒部分养殖区发病率达5%

6.海水网箱鱼类 

本月仅青斑测报点监测到刺激隐核虫病和车轮虫病,平均发病率为2.28%,比上月有所下降,未引起死亡。

7.对虾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3种,其中:病毒病2种、细菌病1种,另有病因不明病1宗。平均发病率为1.83%,平均死亡率为0.89%,均比上月小幅上升。本月实验室抽检虾苗16批次,检出白斑病毒8批次。

8.蛙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腐皮病。平均发病率为6.67%,平均死亡率为0.27%,与上月相当。

9.鲍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弧菌病和赤潮。平均发病率为0.88%,平均死亡率为0.23%,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二、下一阶段病情预测及防治建议

6月份,我省将进入高温闷热天气,气温变化大,雷雨偏多。随着水温升高,水中各类病原体大量繁殖,水产养殖将进入病害多发季节。要注意做好草鱼出血病、美洲鳗鲡红肝病、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和细菌性溃疡病、对虾白斑综合征及鲍鱼因赤潮生物引起的中毒、缺氧等病害的预防工作。

下一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

1.天气闷热、多变,应密切注意养殖水域水质变化,及时做好调控。定期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等泼洒水体,改良水质。

2.密切跟踪监测刺激隐核虫病发生情况,及时通报;适当降低网箱养殖密度,保持水流通畅。

3.密切关注赤潮发生动态,指导养殖户做好赤潮防范,将可能受到赤潮危害的养殖鲍鱼进行安全转移。

4.加强日常管理,应视天气、水温等情况,掌握适当的投喂量,减少肠道疾病发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类物质,增强鱼体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