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应加大对海洋渔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时间:2017-06-01 12:00:06 作者:转载自金融时报 责编: 点击:879 次

辽宁省庄河市拥有285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域达440万亩。庄河市有渔业乡镇13个,渔业人口有64170人。2013年全市海洋渔业水产品总产量达55.4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25亿元。该市已开发利用海水养殖面积82万亩,总产量达44万吨,产值达92亿元。全市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6家,固定资产达60亿元,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吸纳社会劳动力两万余人。

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风险较大的产业之一,海洋渔业普遍面临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银行业对海洋渔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一是金融支持结构单一。庄河市政策性金融体制和渔业互助体制尚不完善,目前海洋渔业发展中的主要融资渠道为商业融资,结构较为单一,对庄河市海洋渔业的整体发展形成制约。二是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从庄河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看,对海洋渔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结构不合理且总量不足。三是银行融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对创新海洋信贷服务缺乏热情,对海洋渔业的支持方式简单、粗放,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通过抵押或担保的方式向渔户发放贷款,但是海洋渔业企业在获得贷款时的有效抵押品较少。在业务品种上,现有信贷产品与海洋渔业的经济特点不相适应,以海水养殖业为例,其生产周期一般在2~5年,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信贷产品难以满足渔业的经济需求。四是民间借贷活跃,贷款利息高。据2014年一季度人民银行庄河市支行对王家镇、石城镇两个乡镇30个水产养殖户的调查,民间借贷1年以内的加权平均年利率为24.3%,超过渔户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

资本市场对海洋渔业的融资及资源配置功能有待加强。目前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仍占主导地位,而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融资的规模十分有限,这样使得市场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融资效率降低,阻碍了海洋渔业经济的顺利发展。目前,庄河海洋渔业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滞后降低了融资保障。一是我国目前在政策性保险方面发展不足,缺乏专门针对海洋渔业经济的政策性保险产品;二是一些商业保险机构因海洋渔业生产方面风险较大等原因而不愿过多涉足;三是对于已有的保险项目,由于缺乏相关定价、估损、理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存在无法保、不敢保的现象;四是大部分渔民对渔业保险认识不足,信任度不高,造成参保率过低,影响了海洋渔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带动海洋渔业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政府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功能。一是制定系统化的金融支持政策框架。政府与商业银行就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海洋领域的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健全风险补偿和共担机制。二是构筑多层次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导向,强化信贷资金的倾斜配置,鼓励海洋渔业企业上市,有效利用债券市场融资。三是完善多元化的金融配套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由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金融合作和长效沟通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促进银企对接。

完善信贷对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的支持。一是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优先支持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存在刚性需求、与原有渔业经营延续性好的成长型企业。二是改善金融服务,创新信贷品种。商业银行应针对渔业经营特点,制定营销方案,并提供专业性咨询服务。对渔船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联合担保等方式进行研究推广,并探索创新渔具设备抵押、仓单质押、滩涂使用权抵押等方式。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渔业贷款的季节性特点,采取循环贷款、分段式还款、放宽限期等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

完善海洋渔业保险体系,引导金融支持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发展政策性保险,完善渔船保险、渔民保险、养殖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制度,降低产业升级的准入门槛,增强渔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二是保险机构应积极开发海洋渔业保险、海洋生态损害保险、物流保险等涉海保险产品,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风险的防范和分担能力。三是增强渔民的保险意识,积极组织下乡推广宣传,减少渔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