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把渔港建好 把实事办好

时间:2017-06-01 12:00:05 作者:转载自福建日报 责编: 点击:973 次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港建设,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42号),今年又将二级渔港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日前,召开全省渔港建设推进会,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接受了采访。

一、今年省委、省政府将二级渔港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吴南翔:今年省委、省政府将二级渔港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这是省委、省政府践行“百姓富·生态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受到了渔区群众的欢迎。许多渔港项目所在地乡镇的主要领导能够将渔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对照年度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如连江苔箓、蕉城三都、蕉城八都、霞浦北壁、漳浦前湖、东山前楼等乡镇。各级发改、财政、海洋、国土、环保、建设、水利、林业等部门高度重视,主动衔接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同时,大部分项目单位都能按照要求,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积极推进渔港审批前置要求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海域使用预审、海洋环评等工作。目前,该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截至7月底,已完成工可和初设批复26个,开工15个,主体完工2个(蕉城漳湾鳌江二级渔港、霞浦北壁上岐二级渔港),达到预期目标。

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港建设,全省渔港建设取得哪些重要突破?

吴南翔:主要表现在“三大突破”

上:一是建设规模取得突破。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立项建设渔港244个,其中中心渔港10个,一级渔港11个,二级渔港45个,三级渔港178个。与2008年前相比,新增渔港数量124个;平均15.3公里岸线1个渔港,缩短了14公里;渔船就近避风率从45%提高到71%。二是扶持政策取得突破。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08299号),去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42号),2008年至今全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34亿元,相当于之前全省累计投入。三是监管体制取得突破。2011年,我省在二级以上渔港和重要澳口设立近100个渔港监督站,配置人员400多人,强化全省渔港监督管理。

三、渔港建设在我省海洋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

吴南翔:福建是台风多发区。全省拥有渔业人口170万人,机动渔船6万多艘,而原有渔港掩护水域小,设施简陋,大马力、大吨位渔船泊位严重不足,每当台风来临,多数渔船要颠簸几十公里去异地避风,同时港内过度拥挤的渔船相互碰撞,渔民因争抢避风水域和码头泊位引发的纠纷不断发生,给渔业生产和渔区安定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近年来的渔港建设,新增了避风水域面积,增加了可装卸的码头泊位,有效缓解了渔船就近生产、避风等问题,确保了渔业生产安全和渔区安定稳定。

四、如何以渔港建设为基础,服务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吴南翔:加快渔港建设是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港区陆域开发,对于促进渔业产业升级,有效延伸渔业产业链,带动临港工业和加工贸易、运输、旅游、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渔港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渔港是渔业生产的后勤基地,全省6万艘渔船的停靠、修造、避风、物资补给主要依赖于渔港,水产品的冷藏、加工、贸易主要依赖于渔港。同时,渔港的建设发展还带动了渔区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渔船修造企业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港区商业、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渔区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渔港建设还推动了沿海城镇化建设。以港兴镇、以城促港,利用渔港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新时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要求。渔港不仅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屏障,而且是集渔船避风与渔货装卸、物资补给、精深加工、集市贸易、工业修造、休闲旅游、信息服务、渔民新村与人口聚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载体,也是渔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通过渔港建设,将渔港建设成沿海城镇的重要功能区,加快了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

五、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推进渔港建设,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任务?

吴南翔: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全力推进渔港建设,确保完成年初省政府既定目标任务。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进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争取中央早日下达投资计划。积极促进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落实,确保项目资金到位。成立渔港建设指导小组,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项目多的地方,参照福州、宁德做法,组织一帮人马统一负责渔港立项报批等工作。二是加强项目监管。要加强对渔港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廉政建设的全面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性问题及时通报,涉及违法违纪的要严肃查处。三是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渔港建设的责任主体,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大力推动渔港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拖延渔港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戒。规范项目概、预算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六、今后,我省渔港建设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吴南翔:接下来,我们将用全新的理念加快我省渔港建设发展。首先,树立现代渔港建设理念。今后我省渔港更多的作用将体现在带动陆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渔区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其次,高起点做好规划。提高渔港的功能定位,预留好渔港后方陆域,促进渔港旅游、游艇码头、休闲垂钓、物流餐饮等设施开发建设。第三,优化渔港结构。优化渔港码头专业化布局,加快远洋渔业码头建设,提升远洋渔业码头的比重,适应远洋渔业经济的发展。第四,拓展渔港功能。充分考虑渔港对后方产业的拉动作用,主要港区要促进形成“前港、中产、后城”的格局。大力发展渔获物仓储、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实现港口和产业互动发展,吸引产业集聚。拓展物流功能,重点将霞浦三沙、连江黄岐、石狮祥芝、东山大澳建成水产品物流枢纽。第五,加强渔港信息化建设。加快渔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快渔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多功能一体的信息平台;做好渔港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码头装卸、运输组织、安全管理、防灾减灾等流程规范的信息平台。第六,提升渔港建设科技水平。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渔港建设质量和低碳环保效能。同时,优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等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