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统筹资源 突出特色 福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时间:2017-06-01 11:53:39 作者:转载自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网站 责编: 点击:974 次

近年来,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保护和开发并重,不断优化海洋综合管理,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福州海洋经济稳步发展,为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区提供了坚实保障。

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和“海洋强市”战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海上福州”建设目标,推动福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2547亿元,比增17.1%;海洋经济增加值1020亿元,比增17%,占全市GDP 5169.74亿元)19.7%

海洋管理扎实推进

不断完善海洋区划规划

加快新一轮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为建设“海上福州”科学用海提供保障,积极做好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和福建省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等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区域用海规划报批工作,牛头湾作业区、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等区域用海规划已提交国家海洋局审批;江阴海港新城区域用海规划已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厅评审。三是组织编制《福州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福州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引导福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四是推进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单岛规划)编制工作,组织修编《福州市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并选定10个无居民海岛进行开发利用重点规划,引导海岛科学开发利用。

持续加强海域生态保护

强化海洋环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用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7宗,出具海洋环评核准意见24宗。二是推进海洋环境整治。合理制定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环境整治资金分配方案,今年将在全市重点海湾、海岛、海岸线和养殖集中区开展环境整治项目10-15个。三是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上半年共开展包括全国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在内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10场,投放苗种4亿多万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四是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积极配合省厅和福建海洋研究所,协调市有关部门,推进福州市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目前已初步划定海洋生态红线。

推进海域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对岸线资源配置的统一规划,促进海域、海岛、海岸线集约节约利用。今年以来,成功组织出让连江B3区块、长乐D3区块和福清J1区块海域采砂面积900公顷,限采量1220万方,出让价达4568万元;同时加强海域采砂用海跟踪管理,控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

保障重点项目用海需求

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优化用海审批流程,尽可能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促进用海项目落地实施。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审批用海项目25宗,面积1006.22公顷,其中填海259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1.21亿元,已超过去年审批总额。福州元洪投资区油脂项目用海招拍挂方案获得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成为全省第一宗获批的工业用海招拍挂项目。

渔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5年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1.73万吨,比增5.03%;产值150.8亿元,比增5.1%

水产养殖集约高效

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设施养殖基地建设和水产苗种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循环水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目前全市养殖面积58042公顷,形成以鲍鱼、海带、南美白对虾、鳗鲡、海参、金鱼等为主导的多个特色优势产业,长乐是全国最大的鳗鲡出口养殖基地,福清是全省南美白对虾的重要产区,连江是全省鲍鱼养殖主要产区。制定出台《福州市水产良种场认定管理办法》,全市10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市级水产良种场。

远洋渔业势头强劲

持续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不断发展。2014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3.6万吨,产值31.24亿元,分别占全省88.9%92.4%。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远洋渔业企业15家,外派远洋渔船453艘,渔船作业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三大洋公海海域,以及印尼、缅甸、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和毛里塔尼亚等沿海国家经济专属区,并在东盟和西非建立6个远洋渔业捕捞配套基地,5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集捕捞、维修、运输、补给、加工、养殖、育苗、饲料、销售于一体的海外渔业发展体系。

水产加工精深发展

不断加大对水产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以财政补助为推手,带动企业投资,推动水产加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142.74万吨,比增10.7%,产值259.69亿元,比增9.7%,约占全省40%。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13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5家。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水产品现货交易市场——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年交易量200万吨,交易额300亿元。2014年,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马尾成立。

休闲渔业崭露头角

积极推进闽侯金鱼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养殖、展示、观光、旅游、营销等于一体的金鱼产业园,推动福州观赏鱼产业从传统养殖向开发观赏水生植物、饵料、休闲游乐的方向发展,培育其成为福州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通过利用滨海、滨江区位和水产资源优势,鼓励各地结合优势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打造出一批集垂钓、游乐、观赏、餐饮、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全市共有20家休闲渔业项目荣膺省级“水乡渔村”称号。

品牌战略成效明显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福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称号;全市9家水产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5个特色品种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称号;福州金鱼、福州烤鳗、福州鱼丸和连江海带获评“福建十大渔业品牌”,同时打造了“10+1”福州市级渔业品牌,福州渔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极大提升,福州作为“渔业品牌之都”的地位逐渐确立。

渔业交流合作日趋深入

继续围绕“扩大海峡化、提升国家化”的要求,通过扩大市场推广渠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拓展创新展区设置、凸显福州品牌特色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渔业博览会市场化运作和招商招展工作。预计今年将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家机构或企业参展,超过6000名专业买家到会,人流量可达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