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2015年3月福建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发生情况及下一阶段防治建议

时间:2017-06-01 11:53:37 作者:转载自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网站 责编: 点击:921 次

一、病害发生情况

3月份我省测报的6个养殖大类,14个大宗养殖品种中,监测到29种病害(生物源性疾病24种),其中:病毒性疾病3种、细菌性疾病7种、寄生虫病8种、真菌性疾病6种,另有其他类及病因不明病5宗。

本月测报点罗非鱼、海水网箱鱼类、青蟹、鲍鱼和刺参未监测到病害,紫菜已收获。从监测结果分析,本月我省大部分养殖种类的发病情况较上月有所加重。

以下是本月各养殖品种的病害监测情况:

1、草鱼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7种,其中细菌病2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病2种,另有其他类及病因不明病3宗。平均发病率为6.75%,平均死亡率为0.02%,均比上月大幅上升。

2、鳗鲡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7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1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病2种,另有其他类病害1宗。平均发病率为9.91%,比上月有所下降;平均死亡率为1%,与上月相当。

3、鲢鳙鲤鲫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锚头鳋病和水霉病。平均发病率为0.57%,仅引起少量死亡。

4、团头鲂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锚头鳋病和水霉病。平均发病率为7.11%,仅引起少量死亡。

5、大黄鱼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细菌性溃疡症和内脏结节病,平均发病率为6.41%,平均死亡率为0.72%,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内脏结节病主要发生在蕉城的青山、象溪、黄湾、大湾,霞浦溪南及福鼎安井等片区,蕉城青山、大湾个别鱼出现肠炎病。细菌性溃疡症主要发生在霞浦县,累计平均死亡率0.3%

6、对虾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3种,其中:病毒病2种、细菌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2.73%,平均死亡率为1.47%,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实验室抽检成虾8批次,检出白斑综合征病毒7批次,检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8批次。

7、蛙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腐皮病。平均发病率为0.21%,平均死亡率为0.18%,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8、龙须菜

本月测报点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烂脱落,平均发病率为61%,平均死亡率为32%,这可能与近期海区水质的变化有关。下一阶段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养殖户将陆续北上开展度夏保苗养殖。

二、下一阶段病情预测及防治建议

4月份,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养殖品种开始陆续投苗,因此要充分做好苗种放养前池塘处理、水质调控等工作。同时,4月将经历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应注意清明期间雨水增多对水产养殖的影响,防范“倒春寒”现象的发生。

下一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

1、加强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体氨氮、亚硝酸盐、PH值及溶解氧,确保其处于合理水平;适时使用生石灰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良好水体环境。

2、加强对外来苗种的检验检疫,苗种入池前应进行严格消毒,以避免病原菌带入。苗种投放、转塘时,小心操作,尽量不弄伤鱼体,避免病原菌感染,引发疾病。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选购优质饲料,科学投喂,视天气、水温等情况,掌握适当的投喂量。养殖环境不良时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和免疫多糖类物质,以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