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信息 > 工作交流 >

关于发展互保协保员队伍的思考

时间:2019-05-17 14:34:12 作者:省渔业互保协会 王明函 责编:洪蔚莹 点击:5383 次
【摘要】:本文从当前渔业互保协保员这一主体入手,结合渔业互保营销现状,分析目前互保协保管理机制的一些特点和弊端,并针对这些特点所表现出的若干问题,提出今后改革的对策和意见。
bbin体育:互保协保员、弊端、对策。
渔区协保(协助保险)具有一种渔区保险的中介性质,这种性质又与保险代理的中介性质不同,原则上不受渔业互保管理,是处于会员与协会之间的中间人,具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独立活动的特点。

一、 发展协保队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省渔业互保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新险种业务(主要是市场业务如乡镇涉渔劳务人员保险)和小型渔船保险的开发与发展,相关机构展业模式从原来的坐等上门、电话通知或者利用渔业行政主管年审、年检关口就可以办好业务到现在需要自己去设计条款、需要去开发市场、需要深入市场去拓展业务等,这就涉及到渔业互保营销,目前单靠各机构的人力难以解决渔区保险市场的需求矛盾,各机构人员少则1人、多则5-6人、平均3人左右,而渔区群众居住分散,村与村、户与户、及海岛跨度大,机构人员日常不仅需要展业、需要查勘,还需要做宣传工作等,因此难有精力再去拓展新的业务。
      从监管角度看,渔业互保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是必然趋势。渔业互保协会借助渔业行政主管的力量开展工作势必在未来几年会慢慢减弱,加之政府对享受财政补贴的经费实行公开招投标政策,渔业保险独家经营的状况会慢慢消失,一些竞争对手已在渔区涉足渔船、渔工、养殖等险种的保险业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渔业互保协会需要更广泛开展业务工作,占领涉渔市场、拥有市场占有话语权,因此需要建立和发展一支广大的渔区基层力量,即协保员队伍。

二、 建立协保员队伍的利弊分析
       利,协保员生在渔区、长在渔区,有利于开展工作,因为地理环境熟悉、村情人情了解,展业目标清晰,而且乡里乡亲工作好做,假设在大的渔村设立协保员,可以利用这支队伍加强新险种的开发和拓展,并且通过他们反馈的意见,可以合理制定费率,另外在减少和避免道德风险方面,还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弊,一是协保员与协会是一种被委托的关系,谁给的佣金高业务就往哪里跑;二是这些人员不属于协会的在职人员,缺乏激励机制,付出与收入不对等;三是缺乏业务知识和培训,若是因为业务条款解释不到位,将给未来的理赔带来隐患。

三、 建立发展协保员的几点思考
       如何兴利抑弊,有效发挥协保员队伍的力量,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激励机制:协会对协保员在薪酬上除了涉渔劳务人员业务这一块有比较清楚的文件规定外(秘书长会议纪要规定可以提取会费2%,后改为10%作为工作经费),再也没有其它激励措施,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一是实行分档给付工作经费;二是对互保贡献突出人员的实行聘任制。
管理机制:在建立激励制度的同时,也要配套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一要建章立制,从宣传、展业、防灾等方面建立管理责任制,制定《协保员职责条例》、《协保员奖罚条例》等制度;二要督促检查,各机构对协保员每月、每季度必须对工作完成进度进行检查,每半年召集协保员进行工作总结,开展表扬或批评。
考核机制:协保员的考核由省协会完成。一是要把好协保员的人选,即年龄、文化、素质三个方面;二是以年度为考核,主要从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业务完成、遵章守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